時間:2022-03-10 01:34:3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英語德育滲透總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閱讀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原則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廣義的德育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狹義德育指的是學校德育。在學校德育層面上,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確切的學科德育滲透的理論指導,或者由于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趨于功利、過度重視成績,或由于現代青少年容易受社會不良現象影響等各方面原因,英語教學往往容易忽略關于對學生德育的滲透,甚至有的教師還以為德育只是政治學科要關注的事。然而德育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處于重要地位,任何一門學科的內容及教學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本身又是一門人文學科,更應重視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以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新的課程改革對于英語學科的改革重點是改變過去過分重視語法知識以及詞匯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局面,改變偏重知識課程偏重死記硬背的現狀。新課標要求英語學科教育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外,增加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培養,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最終目的。其中情感態度就包括了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愛國主義(Patriotism)、自信心(Confidence)和興趣(Motivation)等方面;學習策略就包括了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文化意識就包括了中西文化差異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些方面的培養都屬于德育的范疇。這足以說明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品德與修養尤為重要。
二、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式
在日常英語教學活動中,特別是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式是多樣的,所涉及的方面是多元的,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學內容
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涵,教師應該先從教材以及教學內容尋找合適切入點。英語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德育內容,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二為例。西方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及各國傳統文化等具體教學內容給學生滲透文化意識,讓語言教學與文化意識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充分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學會跨文化交際的技能。此外,教師可以在教材恰當滲透中西方名人事跡理想教育、生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素養教育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德育內容,也能切入德育其他方面的重要內容。
2.課前導入活動
在英語閱讀課前教師都會采用各異的導入方法來引入話題,比如有設疑導入,視頻導入,圖片導入,微課導入等。近年來,高中課堂基本都配備有基礎現代教育手段,以必修二第四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展示不同種類的珍惜保護動物,讓學生們給出對應的英文翻譯,接下來教師可以展示關于近年來珍惜保護動物受到獵殺,生存條件堪憂的視頻,引發學生對本單元話題的興趣,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于保護野生動物的關注。課前導入活動的多樣化對于課堂活動的展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課前導入活動中也滲透著本單元生態環保意識的德育內容。
3.課尾總結滲透
高中英語課堂德育的滲透不僅可以通過在教學內容中尋找切入點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組織的教學課堂活動來達到。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的時候,在閱讀的最后環節可以設置情境,例如可以設問:如果發生地震你應該怎么做?(Whatwillyoudoifanearthquakehappens?)如果發生地震你會攜帶哪些隨身物品?(Whatthingswillyoutakewithyouifthereisanearthquake?)通過教授學生在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逃生方式來滲透安全教育,這也是高中英語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并讓學生表演出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克服部分同學的害羞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英語閱讀課堂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小組合作,討論展示,現場表演,課堂演講,辯論,畫思維導圖等。通過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在新課改的教學環境下,德育應該滲透在各門學科的日常教學中,而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滲透德育思想是可行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從課堂內容,課前導入活動和課尾總結滲透三個環節把握,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滲透度。
參考文獻:
[1]黃瓊梅.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J].學園(教育科研),2012,5:89-92.
【關鍵詞】 初中 英語教學 滲透 德育
國家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學校各項教育應該遵循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國家的各行各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即德育為首,各育并行,要求在各個學科中都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都要滲透德育內容。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也應該執行該項要求。初中英語新課程大綱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德育內容。
那么,德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呢?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德育的一點方法。現闡述如下:
1. 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融入思想教育內容,如果平時教學中,注意到滲透德育內容,就不難發現,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很豐富。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內容,有人生觀價值觀內容,有環保意識、環保內容,有文明禮儀、精神文明內容等等。如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教學時,就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空氣新鮮The air here is very fresh, trees, lakes and green hills,愛國主義教育:Beijing Opera(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再如教學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Wild animals》時,可以滲透環保教育,如了解野生動物面臨威脅的原因:人類對環境的破壞the destruc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men are making,人類破壞的幾個方面:hunting wild animals、cut down trees、destroy forests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內容,我們只要能夠在平時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就一定會在英語教材中發現并有意識地進行德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
2. 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很多,但是如果教師不去探掘,也將只能是聾子的耳朵―擺飾而已,我們教師不僅能夠發現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方法,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德育,那是真正發揮英語教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不僅讓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培養英語技能,還能夠獲得德育教育,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如教學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Wild animals》時,通過一組圖片,Show students three pictures of the problems來說明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捕殺,造成野生動物受到威脅,然后引導學生討論: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通過練習,播放錄音,讓學生仔細聽錄音,在播放第二部分錄音時,引導學生回答問題:What problems can a giant panda meet in its life? 然后引導學生想象,還有什么可能會威脅到大熊貓的生活。接著放錄音,再次想象,思考更有效的大熊貓的保護措施,調動學生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If you are a farmer, 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If you are a lawyer, 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For us students,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討論: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try to choose one of the job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it.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opinions.
3. 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并不是指只有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才能進行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應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校園里進行環境布置,如花圃內、黑板報上、走廊里、墻壁上都可以布置一些環境保護的英語宣傳標語、英語問候語、禮貌用語,時刻提醒學生使用英語,同時滲透德育。如:腳下留情,我有生命 (At the foot of mercy, I have a life.) 你愛護我,我將獻給你生命的綠色(You love me, I will give you the green of life.) ; 英語禮貌用語:您先請(You first, please!) 我很樂意(It’s my pleasure.) 感謝光臨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ming. )等。
這些環保宣傳語和文明用語,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情境,或者活動讓學生進行展示,如可以課前讓學生收集,利用班會、晨會,進行對話、交流,促進學生英語口語,在口語交際中滲透德育,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能力。一舉兩得。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德育滲透 實效性
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改革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初中英語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怎樣在英語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使教育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學中的點滴經驗。
一、英語教師要有德育滲透意識和現代德育意識,要充分認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中學教學大綱指出: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認為德育不是教學范疇,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事實上,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途徑,在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德育滲透對英語學科的教與學都有重要意義,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對教育教學意義重大。
二、教學內容要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
英語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外,還應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China”一課中,教師可由“The Great Wall”的圖片引入課文,通過問題“What wall is China famous for?”引出“The Great Wall”這一話題,然后提出問題:1.How long and how wide is the Great wall?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y’re great and clever.由此,學生們會感到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個偉大而智慧的民族,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熱情。
又如,八年級Lesson 23“Li Ming’s Happy Birthday”一課中,在結束總結時,教師可提出話題1.Does your mother know your birthday?2.Do you know your mother’s birthday?3.What is the important thing you can get from your birthday?引導學生討論發言,得出結論: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can get is love from our parents and our friends.Our parents love us,and we love them.We should work hard and make them happy.And we should cherish our lives.Take good care of ourselves and our parents.最后有力的結束語,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英語課上重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三、教師要隨時代前進,提高自身素質,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在英語教育中我開展了方法、手段、內容、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教學實驗,即知、情、能、行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實驗。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將教學方法、手段、環節與情境思想教育方法相結合,處理教育教學的各種因素。力求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改變英語學科教學中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說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德育實效性。
四、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引導,重視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是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和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潤物細無聲”,并持之以恒。要講究方法;采用激勵法,如目標激勵、興趣激勵、競爭激勵和榮譽激勵等;采用識別法和排除法,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讓學生用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開展愉快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如何加強職業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推動“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各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美德特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時代內涵,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我們職業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特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創業教育。
各校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實踐中,注重經驗總結、方法、交流。職教中心搭建平臺,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選拔出學科滲透教學能手,結合職業學校學生實際、專業特點、學科特色,提供一個研討機會。通過此次活動提出符合職業學校特色、結合學生實際、行之有效的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的好辦法,以點帶面,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各學科各顯神通,德育進課堂形成大氣候。“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來,各科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旅游地理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職業道德素質,創設民主愉快氛圍,使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服務專業課注重了課前、課間、下課前的準備、服務等的培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數學課上教師通過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電子專業課用鮮活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審美教育。德育課結合政治課通過“四結合”的方法,發揮了德育主陣地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注重學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情感;結合時事政治,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結合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指導學生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通過探究社會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結合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進行教育。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身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們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時總結,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學校能時時處處受到傳統美德精神的熏陶,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專業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使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如何加強職業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推動“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各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美德特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時代內涵,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我們職業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特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創業教育。
各校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實踐中,注重經驗總結、方法、交流。職教中心搭建平臺,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選拔出學科滲透教學能手,結合職業學校學生實際、專業特點、學科特色,提供一個研討機會。通過此次活動提出符合職業學校特色、結合學生實際、行之有效的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的好辦法,以點帶面,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各學科各顯神通,德育進課堂形成大氣候。“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來,各科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旅游地理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職業道德素質,創設民主愉快氛圍,使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服務專業課注重了課前、課間、下課前的準備、服務等的培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數學課上教師通過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電子專業課用鮮活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審美教育。德育課結合政治課通過“四結合”的方法,發揮了德育主陣地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注重學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情感;結合時事政治,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結合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指導學生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通過探究社會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結合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進行教育。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身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們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時總結,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學校能時時處處受到傳統美德精神的熏陶,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專業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使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灌輸。如何加強職業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推動“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各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美德特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時代內涵,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我們職業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特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創業教育。
各校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實踐中,注重經驗總結、方法、交流。職教中心搭建平臺,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選拔出學科滲透教學能手,結合職業學校學生實際、專業特點、學科特色,提供一個研討機會。通過此次活動提出符合職業學校特色、結合學生實際、行之有效的學科滲透德育工作的好辦法,以點帶面,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各學科各顯神通,德育進課堂形成大氣候。“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來,各科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旅游地理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職業道德素質,創設民主愉快氛圍,使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服務專業課注重了課前、課間、下課前的準備、服務等的培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數學課上教師通過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電子專業課用鮮活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審美教育。德育課結合政治課通過“四結合”的方法,發揮了德育主陣地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注重學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情感;結合時事政治,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結合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指導學生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通過探究社會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結合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進行教育。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身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們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時總結,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學校能時時處處受到傳統美德精神的熏陶,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專業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使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英語教學滲透實踐
以往傳統的教學,教師主要通過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著力加強學生的英語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生命價值、道德價值、人文素養等核心競爭力的關注與培養,造成學習者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現在的初中英語教學,在課程標準多維度體系的指導下,更重視學生在語言情景中的實際參與體驗,通過實際任務的完成,實現“用中學、學中用”,教學重心落實到引導學習者發現、領悟知識內蘊含的思維與思想精神,幫助學習者養成并發展自己的德行情操,提升學習者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德育教育必將占據重要的地位。如何構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應用,是目前教師需要著重探討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的目的
德育教育占據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地位,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水平,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以后的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教師沒有堅持把德育教育融入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初步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進而會造成不珍視生命,沒有社會責任,缺乏國家認同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說,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關鍵的位置,為扭轉以往工作不足做出不懈努力。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長期完善的教學英語計劃,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中,了解、感悟、接受德育體系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德育實效。
二、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創設學習情景,在知識教學中落實德育教育圍繞課題的中思想,設計出問題,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在思想上有所提升。教師在授課前,要充分理解教材所表述的德育意義,學會把德育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相結合,滲透到英語教學當中。另外,教師也應積極開展諸如“讀書會”等活動,組織學生閱讀一些教育性思想性俱佳的書籍,通過書寫讀書報告,舉行報告會等活動,對閱讀的書籍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學習文章里面的知識內容和蘊含的精神內涵,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引導學生從中接受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
2.挖掘教材中有關的德育素材教師要細讀教材,挖掘出其中包含的德育素材,提煉出德育思想。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通過聽說讀寫的任務型活動方式,自然而然的結合人文情懷,人文知識,進而完成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初中英語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是圍繞特定的話題而編制的,內容不僅體現出人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也能對比出中外文化的差異性。教師結合現實狀況,展開教學,可以有效實施德育教育。例如,ThanksgivingDay為話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英語書寫“感恩卡”,來表達對周邊人的感恩情懷,并作出實際行動來感恩周邊的每個人。
3.開展系列主題教學活動,落實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在教學活動的基本任務中落實德育理念。英語的詞匯的識記與運用是英語教學活動的基本任務之一,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通過造句來實踐。例如:beauty.Wehavemanymountainsandriversinourcountry.Theyareverybeautiful.Wealllovethebeautyofthemountainsandrivers.本句可以看出是對國家美好山河的熱愛,培養的是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教會學生要做一個愛國青年,熱愛自己的國家和領土。(2)關愛他人、尊重他人。要想讓別人愛自己,首先要學會愛他人。現在的學生普遍自我意識很強,敢于表現自己,勇于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在如何尊重和關愛他人方面,則普遍欠缺。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應該加以引導,引導學習者在好的氛圍中收到熏陶和學習,比如教師應該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大家使用禮貌用語,要求每個學生見到同學或者老師時,都要用英語來打招呼,課前課后主動問好;他人幫忙,要說thankyou;別人感謝,會說Youarewelcome…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露出最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禮貌用語。再如,在教學“Wouldyoumind”這一句型時,教師在協助語言學習者理解這句話含義的同時,也要協助學習者明白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行為差異和禮儀差異,明白什么是良好的禮儀習慣,怎樣做一個品德兼優的好學生。(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倡導互助合作學習模式。平日里,要引導學生們敢于大聲說英語,也可以在學生周末休息的時間,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原版電影,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每周一回來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上臺進行演講和總結學到的知識,哪怕學到的只是幾個單詞或者是幾個句子,對于學生來講,也是很大的收獲。倡導互助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習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合作共贏的禮儀觀和義利觀。在最普通、最常見、最簡單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習者有情感體驗地學習語言、體驗語言、了解語言、掌握語言,進而引導學習者提升內在學習動機,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樹立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學會對伙伴、對自己負責任。(4)貫徹生命教育,維護學習者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注重更多的是情感教育和人格素質的培養,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做出重要的貢獻。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5:Whydoyoulikepan-das?教師可以通過設計“Myfavoriteanimal”演講比賽,在引導學生學會描述動物的性格和特點,學會表達喜歡某動物及說明喜歡的原因的過程中。體會到動物和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人類應該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生存。從而凝聚出珍視生命的價值觀。(5)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如何使學生能夠堅持不懈的面對困難并解決困難,是需要在德育教學中培養的精神。如人教版九年級Unit1:Howcanwebecomegoodlearners?教學內容呈現了語言學習者面對不同的學習困難,積極采用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取得不同的進步。教師通過會話表演,小組調查,書面表達等系列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他人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樹立起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起到積極作用。
高中英語; 德育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2-0233-02
素質教育以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核心,而德育素質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尤為關鍵,因為英語不僅是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2教師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響學生
素質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實踐者,他們對教育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的認識和理解,將直接影響這場變革的成敗。在新的條件下,教師的職責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激發者、組織者、引導者,他們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響學生。首先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樹立教師的角色規范,樹立威信。其次,教師要從學習和生活上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樂于與他們交往,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師愛去包圍他們。當教師的這種情感一旦觸及到學生內心的情感需要時,學生會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并對此有強烈的表示,親其師而信其道,愛屋及烏,愛教師,愛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例如筆者的學生中曾經有一位理科學習成績優秀而英語一般的學生找到筆者,說自己英語成績不好,很苦惱。筆者就鼓勵他既然能夠學習好理科, 那么就說明他不但聰明,而且能夠做出努力,英語成績不理想也許是方法還不科學,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然后就其具體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和要求,并且在課堂內外多督促鼓勵他。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 這名學生英語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便他更加自信,更加熱愛學習了,總體成績提高很大。
4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英語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 英語教學 滲透
1當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這就意味著要把促進大學生思想品德發展作為評價和衡量學校培養人才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因此任何一名高職教師都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身心全方位發展,那么身處教學崗位的教師也要做好大學生的德育工作。
2高職英語教育的特殊地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這門重要的交際語言顯得日趨重要。在高職教學中,英語作為所有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既是學院提升層次和培養現代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標志,又是教師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平臺。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靈活使用教材,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以知識為載體,在實際教學中滲透優良的思想品質、高尚的愛國主義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使思想得到正確的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成為有道德的實用性高技能人才。
3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1)深度挖掘教材實行德育滲透。
現在高職院校的基礎英語課普遍采用高教社出版的《新編實用英語》。該書的主題涵蓋了從日常生活到經濟、科技、人文、環保多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僅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滿足他們將來踏上不同工作崗位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感、品德修養。
(2)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滲透德育。
英語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和載體,而英語課是中西方文化直接碰撞的場所。高職學生在英語課上可以了解到:哪些是西方人際交往中的不禮貌行為,比如,詢問女士的年齡,他人的婚姻狀況等;西方人初次見面相互介紹時應注意哪些禮儀;美國家庭對哪些數字有禁忌等等。在invitations(邀請)這一單元中,通過對話學生們學會了如何欣然接受或有禮貌的拒絕外國友人的邀請;通過課文areyoureallybeinginvited?(你真的被邀請了么?)的學習,學生明白了準時赴約的重要性,提前到達會讓還沒準備好的主人感到尷尬,太晚到達而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你又是不禮貌的,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養成準時、守時的好習慣。
課文中的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很新穎,更易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能對他們在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文化的碰撞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效果更加顯著。
(3)利用課堂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就勢在必行了。比如在講到communicationbyphone時,我結合教學要求安排了課堂活動,把全班學生分為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學生列舉了手機的優點和便利;反方學生列舉手機的缺點時,提到了“上課玩手機影響了學習”“手機上網成為了他們深夜熄燈后的主要活動”“手機讓他們產生了考試作弊的心理”等等,最后結果是既肯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為我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又需要我們去避免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學生在辯論中自我反省,使德育教育在課堂活動中做到了點滴滲透,比老師們直接的理論教誨要深刻得多。
(4)在課外活動中延伸德育滲透。
當今的高職英語教學也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會話和應用能力,課外活動越來越豐富,我們應在活動中找準銜接點,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比如,許多班級在教室一角設置了“優秀作品展示”專欄,展示學生好的英語文章或詩歌,鼓勵學生們積極進取;學院每周一次的英語角活動,外教的積極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舒適放松的環境下更容易建立自信;院學生會以系為單位舉辦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情景劇的表演等,這些活動讓學生樂于開口,告別了啞巴英語,更加在比賽和表演中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這些課外活動讓學生活用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成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
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4結論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我們經常懷著無限的贊美和敬畏心來看待的東西有二:一個是高懸在上空的星斗燦爛的天空;另一個是內心的道德規律。”此話說明了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現在的世界越來越國際化,英語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就日趨重要了,在英語學科的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把知識的學習與德育滲透自然的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高尚品德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胡曉風主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